返回 第三百四十一章:唐虞之治 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法,都督重视文教,实在令人钦佩。”

  张安世道:“少说几句吧,这话你也只敢在我的面前说,有本事你去应天府大街上说去,信不信有人打死你。”

  王学正:

  用过了午饭,吃饱喝足,张安世随即便带着人出发群儒阁。

  群儒阁这儿……人倒是不少。

  张安世一到,倒是引来了不少人要来见礼。

  到了朱椿等人时,刘德生拽了拽朱椿的袖子,道:“马上就到应天府了。”

  张安世随扈,大多便衣,免得过于大张旗鼓,显得自己怕死。

  不过他内里,却穿着一层甲胄。

  张安世当下与大家见了礼,进入群儒阁,此处早有学正衙的文吏在此忙碌。

  几个教谕和训导,便连忙围上来,张安世道:“下午招了多少人?”

  一个训导道:“都督,有十三人。”

  张安世皱眉道:“太少了,我瞧外头应募者不少。”

  这训导苦笑道:“既是教书先生,总需有一些根底,有不少来应募者,只是勉强能够识文断字,算学也不精通,实在难以胜任。”

  张安世颔首点头:“接下来还有多少人要来应募?”

  一个训导看了看名录:“大抵有七十多个。”

  张安世道:“叫进来,我亲自验一验。”

  朱椿淡淡地道:“不急,先去看看。”

  随行的官员不敢怠慢,张安世则是随即落座,抱起了有人斟来的茶盏。

  此时他气定神闲,若有所思的样子。

  “凤阳生员刘春。”

  有人唱喏。

  随即,便有一人踏步进来,此人一丁点也不觉得畏怯,大喇喇地进来,抬头扫视这里一眼。

  而后朝张安世笑了笑道:“学生刘春,见过。”

  张安世道:“我乃张安世。”

  刘春点点头,依旧笑了笑,低头见有一个小凳,便径直落座,理了理自己的衣冠之后,抬头看向张安世。

  张安世道:“年龄几何?”

  “现年三十七。”

  官差朝朱椿大喝:“路引,没有路引不得过。”

  张安世诧异地看了他一眼,这人·可不像三十七岁,看着三十岁上下的样子。

 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因为古人都显老。

  有不少人年过四旬之后,就开始生许多白发了。

  这人倒是特别显年轻。

  “你为何想来教书?”

  “只是想来瞧一瞧。”

  张安世的脸顿时就拉了下来,随即狠狠地瞪了一旁的学正和训导一眼。

  这几人打了个寒颤,低着头,看自己的脚尖。

  这不是开玩笑吗?敢情人家是来凑热闹的,这样的人·也放进来面试?

  张安世便冷着脸道:“这里没什么热闹可瞧的,下一位。”

  朱椿道:“我们乃读书人,依大明律,生员可以打。”

  这叫刘春的人却笑了笑道:“别急嘛,学生只是从未听说过,这区区一府之地,竟缺这么多的教书先生,所以才觉得好奇。而学生……恰好又读过一些书,便想着,或许学生和教书先生,颇有一些缘分,说不准,就来应募了呢。”

  张安世道:“你有功名吗?”

  “有。”

  张安世便道:“什么功名?”

  “差一点就中了秀才。”

  张安世:

  张安世已经冷起了脸来,道:“那就是没有功名,没有功名还这样装逼,看来品行不好,下一位。”

  “且慢。”

  第二章,凌晨两点之前送到,会比昨天早一点,然后争取明天的第二章能再早一点。

  “我们这儿的规矩,便是要路引,你说你是读书人,你回去学里开一个条子来。想去太平府……就要这路引。”笔趣吧

  “太平府?为何去太平府?”朱椿道。

  这差役颠了颠手上的铜钱,原来……去太平府的所谓路引,却并非是朱椿想象中的那种路引。

  朱椿目瞪口呆,就去一趟太平府,竟还要塞钱?

  塞钱倒也罢了,却还有如此之多的人趋之若鹜。

  他一时瞠目结舌,说不出话来。

  倒是那刘德生怕节外生枝,迅速地取出了一块碎银,交给那差役。

  这差役才挺着大肚子,上下打量他们,嘿嘿一笑道:“哟,看来是我等有眼不识泰山,竟是撞到了贵人,船快要开了,下一趟还需两炷香,快走吧,下一位。”

  朱椿便被人推挤着,登上了一艘客船。

  这客船开了,荡漾着波纹,随即顺着奔流而去。

  朱椿坐在船尾,见所有登船之人,乌压压地挤在一起,不过许多人却显得兴奋异常。

  他们虽是衣衫褴褛,却一个个眼里放光。

  这人急着满头大汗,不断地呼喝着自己的家人,免得他们走远了,一面又拼命朝前挪。

  朱椿只听他们嘈杂地闲聊着什么。

  有的人是孤注一掷,拖家带口来的,既然打算去太平府,就不打算回去。

  也有人,是因为这广德州距离太平府不远,因而在太平府有亲戚,打算去投奔。

  那此前去过太平府,回来接家眷的人也有,这已在太平府安置下来的人,立即成了人们眼里羡慕的对象。

  便听那人道:“你们去了之后,别轻易去什么牙行,牙行的人介绍你们去做工,ijH。”

  “还有,一个月两个银元的工你,一定要听他们是否包吃住,若是不包,可切切不要去,若是在外住,至少也要三个银元。若是有手艺的,还能四个银元往上。”

  “老哥,你在栖霞做什么营生?”

  “我?”这人一笑:“我是养牛的。”

  “牛倌?”

  “也算不得是牛倌,主要是交易牛羊,各县各乡都要去,现在这买卖好。”

  只是朱椿追问,他倒还是客气地道:“因为去了太平府,就有饱饭吃了啊。怎么你是外乡人?”

  众人恍然大悟。

  朱椿只细细在听,却又一副不露声色的样子。

  倒是刘德生二人,却露出不悦,他们不习惯这样嘈杂的环境,而且这船中之人,大多粗俗,令他们皱眉。

第三百四十一章:唐虞之治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